医疗仪器校准时效
在相关文件CNAS-CL01中,就有明文规定,无论是校准证书还是校准标签,都不应该对校准周期有明建议,也就是说校准机构是不能明确定义计量校准周期的,校准周期是需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进行确定的。定期计量校准的目的,是为了让仪器精确度在范围内,延长仪器寿命。
确认仪器校准周期的依据是什么
在没有明确规定周期时间时,我们想要确认校准周期,此时可以根据测量仪器上一次的校准时间来判断,也就是进行溯源。常规的仪器维护较好的情况是半年,部分精度要求没那么高,以及使用次数不是很频繁的,可能会是一年一检,确认校准周期的依据就是之前做好的溯源工作。
确认仪器校准周期的原则是什么
仪器校准周期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就是两个:
1.最小风险值:在校准后,仪器所可以被允许出现的误差,所可能造成的风险值是否会最小。
2.最低成本值:在保证仪器风险值最小的情况下,所选择的校准方式、校准机构以及校准周期是否满足最低成本值,最高性价比也是决定校准周期的重要原则。
仪器校准周期不合理会产生什么后果
校准周期不合理,对于企业来说带来的影响是连续性的。首先是数据管理容易混乱,仪器测量数据出现误差,容易造成管理者数据分析产生偏差,从而拉高成本预算,降低成品合格率,对于客户或者操作人员,还可能有潜在的安全隐患。
如何科学的确认好仪器校准周期
仪器校准周期其实也可以在数据充足的情况下,用一些统计学方法来规划。
1.统计法:根据成品合格率来进行统计,数据充足时,不合格率占比高,则需要缩短周期。
2.对比法:仪器校准后,对比之前的数据,如果连续好几个周期误差都超出允许的范围,则需要缩短校准周期。
3.图标统计法:将校准的结果作为时间描点,绘图成曲线图,计算仪器的曲线在一个或多个周期的有效漂移量,汇总后可计算最合适的校准周期。
仪器校准的工作需要成为企业管理者的日常工作,而非补救工作,这样才能帮助管理人员及时把控成本以及质量安全。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因此内容不代表本机构观点、仪器校准机构不对文章中的任何观点负责、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机构有、内容只用于提供信息阅读、无任何商业用途。本机构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机构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机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2234463595@qq、com或电话13829138856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明、一经查实、经本机构核实后立即删除、维护您的验当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