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定义设备的校准周期
校准周期
仪器校准周期,是指在两次校准之间的特定时间或条件设定。在此之间,一测量装置的校准参数是被认为有效的。
在这段时间内,一测量装置的校准参数是被认为有效的。仪器计量校准校验周期是确定计量器具相邻两次校准的最大期限。
不存在普遍适用的校准周期,各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特点制定计量器具的校准周期,并对校准周期进行动态管理,以达到风险和费用的折中。
有许多影响仪器校准的周期,其中较主要的有:
a)测量器具的类型;
b)制造商的建议;
c)测量器具的使用场合(包括测量质量特性重要与否以及后果严重与否);
d)测量器具的失准情况,周期校准的合格率;
e)测量器具使用的频次和磨损趋势(现场操作用和监督用量具的频次明显不同);
f)校准成本;
g)环境条件(温度、湿度、振动等);
h)所寻求的测量准确度。
在确定校准周期时,校准费用不可忽视,因为校准费用也是一种制约因素。在制定校准周期时,应对以下两个基本的和相对立的原则进行权衡。
a)使用不合格测量器具的风险尽可能小;
b)保持一个最小的校准费用。
仪器校验周期制定
根据JJF1139-2005《计量器具检定周期确定原则和方法》和质技监局量发[2000]182号文规定,法定计量技术机构通常的做法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1)计量器具的检定周期(有效期)一律按计量检定规程规定的检定周期执行,检定人员不得随意调整;客户要求缩短时间间隔的,因为考虑到执行的周期是规程中允许的最长检定周期,而客户可能使用频次高,所以可以同意其缩短时间间隔的要求。客户要求延长检定周期的,按质技监局量发[2000]182号文规定的要求对其说明计量检定规程的严肃性,不得延长;
2)计量器具校准的校准间隔建议周期,可能有三种情况:一是如果是参照计量检定规程开展的校准,则校准间隔建议周期按计量检定规程中规定的检定周期执行;二是按JJF校准规范进行的计量校准,则按计量校准规范中规定的复校时间间隔执行;三是如果是按照产品标准或产品技术条件开展的校准,则由检定员根据JJF1139-2005《计量器具检定周期确定原则和方法》,先确定初始校准时间间隔,然后根据以后校准结果情况调整其时间间隔(如按“增量反应调整法”调整)。四客户要求延长复校时间间隔的,则要核查几年来该计量器具校准结果的情况,特别是一次校准合格情况(即没有任何调整情况下的合格情况),然后才能按照JJF1139-2005《计量器具检定周期确定原则和方法》进行调整复校时间间隔,否则就无法同意调整时间间隔。五经客户要求并同意,在计量校准报告中不注明其复校时间间隔。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因此内容不代表本院观点、仪器检测院不对文章中的任何观点负责、内容版权归原作者院有、内容只用于提供信息阅读、无任何商业用途。本院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院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院(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2234463595@qq、com或电话13829138856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明、一经查实、经本院核实后立即删除、维护您的验当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