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燃气体报警器在哪里检测
可燃气体报警器计量检测一般都是拿到当地的计量院检测,如果是防爆的就要去防爆检验检测中心。
1、可燃气体报警器基础检定纲要
可燃气体报警是针对多种或者单一可燃气体浓度响应的探测器。一般地,可燃气体报警器分为红外光学型与催化型两种类型。红外光学型主要借助红外传感器,利用红外线光源吸收原理进行现场环境可燃气体检测;催化型可燃气体报警器则主要借助铂丝被加热后的电阻变化进行浓度测定。为了更好地保证可燃气体使用安全,进行可燃气体报警器检定尤为重要。一般地,可燃气体报警器基础检定包括可燃气体报警器首次检定、可燃气体报警器后续检定、可燃气体报警器使用中检定三个流程。首先,进行可燃气体报警器首次检定,其涉及的项目比其他两个流程具有多且全的特点。首次检定中需要先对报警器进行通断电以及外观的规范检测,再对系统报警响应时间、数据显示正确、复位以及量程漂移等进行详细检测,以确保可燃气体报警器的功能能够在使用中完全发挥。其次,对可燃气体报警器进行后续检定,其一般建立在首次检定基础上。基本上,在进行首次检定后,便可以确定该报警器的性能数据,所以在对可燃气体报警器进行后续检定时,需要将关注的重点放在通电检查、响应性能、示值误差以及复位性等方面。最后,对可燃气体报警器进行使用中检定,该过程需要将重点放在通电检查以及示值的检测上,以防备不测。除此以外,根据可燃气体报警器的使用经验,国家规定报警器检测需要进行周期定点的强制实施,并且检定周期不应该超过1年。只有做好每一个流程的设计安排,才能从根本上确保报警器功能的正常发挥,保障可燃气体使用安全。
2、可燃气体报警器检定的主要措施
对可燃气体报警器进行必要的周期计量检测,是实现报警器正常工作的重要保证,其需要引起社会的足够关注,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工业生产安全水平。一般地,可燃气体报警器的检定工作主要包括检定可燃气体标准物质、检定可燃气体报警器电源、检定可燃气体报警器响应时间以及检定可燃气体报警器器使用场所四个主要措施,只有落实每一项检定工作,才能为提升报警器使用价值奠定坚实基础。
①检定可燃气体标准物质
一般地,可燃气体由丙烷、异丁烷等多种气体混合而成,所以,将哪一种标准气体视为可燃气体报警器计量检测介质十分重要。《可燃气体检测报警器检定规程》规定可燃气体标准物质主要为丙烷、异丁烷,不过,在实践中对这两种气体进行报警器检定会为企业生产带来不便。所以,可燃气体报警器的相关检定人员进行检定前需要选取与被测气体种类相同的气体标准物质。如果报警器是通用仪器,那么可以选取丙烷或者异丁烷等代表性气体;而非通用型仪器的检定则需要采用与被测气体相近的气体标准物质,以避免检定失误。
②检定可燃气体报警器电源
一般地,计量检测的可燃气体报警器电源通常选用蓄电池或者干电池等电源。在检定前,首先需要明确仪器工作所需供电量。由于检定仪器主要由采样泵以及传感器组成,所以其正常工作需要较大电流,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传感器被加热至足够温度,确保采样流量。相反地,如果电量不足,那么标准气体指示将会出现偏低现象,仪器对于标准气体的反应将会变得迟缓,导致示值极为不准。所以,可燃气体报警器电源需要采用稳压以及电流的及时补充。
③检定可燃气体报警器响应时间
一般情况下,可燃气体报警器的响应时间计量检测会因为环境不同而改变方法与设备。而涉及的方法主要有两种。其一,观看主机控制系统数字变化。检定人员在向传感器进行喷气后可利用秒表记录时间。一旦主机控制系统数字发生变化,便利用秒表再次计时。在反复进行后取秒表平均值作为系统响应时间。虽然此种方法误差较小,但是会导致标准气体的不必要浪费。其二,利用人工喊话以及秒表计时方法。该种方法涉及到的仪器较为常见,而且大大节省了标准气体,是日常生活中检定的首要选择。
④检定可燃气体报器使用场所
报警级别与可燃气体报警器使用场所息息相关,所以在使用检测器时,需要保证仪器防爆标志与危险场所级别相符。一般地,可燃气体报警器使用场所与环境中化学元素相关,如果环境中含有磷、硫、砷、卤素化合物,那么该场所不可使用检测器,以免导致检测元件中毒,降低检测器灵敏度,缩短其使用寿命。所以,如果检测环境中含有这些化合物,那么检测器需选择半导体型或者抗毒性催化燃烧型检测器,以保证检测准确、有效。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因此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仪器校准站不对文章中的任何观点负责,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只用于提供信息阅读,无任何商业用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2234463595@qq.com或电话13829138856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明,一经查实,经本站核实后立即删除、维护您的验当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