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JG99—2006《砝码》校准规程中表述:“在规定地准确定范围内,任何一个质量标称值为蛐的单个砝码,其相邻两个周期内的校准结果之差不得超过该砝码最大允许误差的三分之一”,因此通过第二组数据减第一组可得表3数据,可以得出两组数值之差都在该砝码最大允许误差的三分之一范围内。
计量校准通过分析以核查标准1kgE1等级基准砝码0029作为量传基准,对稳定性能较好的E2等级砝码0300作为核查样品测量所得数据可看出,等级砝码0300两次测量结果既满足准确度要求,又满足稳定性要求,则可得出核查标准l蚝E1等级基准砝码0029没有异常变化,其计量性能较稳定,具有良好的可信度。
综上所述,检测实验室硬正确认识和理解对计量基准、传递标准或者测量仪器期间核查的重要性,并根据各实验室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程序和核查计划,选择合适的核查方法及核查标准,使设备的期间核查能够按计划有序的进行。这样才能有效的完成设备的期间核查,保证两次校准之间设备的准确度,从而树立实验室的信心,确保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由于砝码是质量量值的载体、众多物理量值的溯源量,其稳定性将影响质量量值的传递和其他物理量的准确性,砝码使用过于频繁,容易造成砝码的严重磨损,温度变化过大,环境条件恶劣,这都会使砝码的数值不稳定,这就要求我们定期对砝码进行期间核查,或者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的缩短被检砝码的仪器 校准周期,直至砝码的稳定性满足规程要求。
(2)检定“合格”的结论。
(3)量值溯源的声明。
(4)可进行量值溯源的证据(上一级的标准器的标识和检定或校准证书号)。
(5)具体的检定数据,如被检仪器的示值、实际值(标准值)、示值误差、最大允许误差。
(6)检定的技术依据(检定规程标识,检定规程是由各级计量行政部门按一定的程序颁布的一种具有法律效力的技术文件,是检定工作的依据)。
(7)测量不确定度的数据(需要时)。(8)检定合格印章(通常为钢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