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定证书应该给出测量仪器的准确度等级。实验室通过查阅检定规程或检定系统表,就可以计算出使用该测量仪器给测量结果带来的B类不确定度分量。 校准应给出测量不确定度。校准是测量仪器计量确认的一个环节,校准证书所给出的测量不确定度应满足向下一级测量仪器/产品进行校准/检测的需要。
校准结果获得确认后,应更新测量仪器的量值溯源状态标志和记录。如果校准结果不能满足预期的要求,实验室应启动不符合控制程序,追溯先前使用这些有缺陷或偏离规定极限的测量仪器进行检测/校准所造成的影响,并重新评估该 12 测量仪器的校准周期。 两台测量仪器相互比较或参加实验室间比对或能力验证时,应对比较结果进行评价。对于实验室内部进行的测量仪器的比对,则应在程序文件中规定评价标准。
4仪器校准溯源对于校准/校准实验室的要求
4.1溯源对于校准/校准实验室的要求 当实验室开展的自校准项目不在政府计量行政部门授权范围内或超出CNAL的认可范围时,应满足下列要求: 编制测量仪器自校准方法,规定校准项目、校准方法、校准时使用的标准设备、校准的环境条件、校准记录和数据处理、校准结果评定和校准周期等。校准方法要按受控技术文件编审程序进行审批。
校准使用的标准器具应溯源。 要有合格的校准人员。有时,校准人员同时也是被校准设备的使用人员。 应有校准记录并出具校准报告。
4.2不能严格溯源的特例 某些校准目前尚不能严格按SI单位进行,此时,校准应通过证实对适当的测量标准的可追溯性来提供测量的可信度。常用的方法有三种:使用有资格的供应商提供的有证标准物质来给出材料的可靠物理或化学特性;使用描述清晰并被有关各方接受的规定方法和(或)标准;可能时,要求参加适当的实验室间比对。 长度中的粗糙度、线宽,力学中的硬度、流量,无线电中的大部分项目,以及标准物质等目前尚不能严格溯源到国际单位制(SI)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