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分析》引言 1)精密度(Precision)
使用同一方法或步骤进行多次重复测量所得分析数据之间符合的程度。 标准偏差(Absolute standard deviation),s 平均标准偏差(Standard deviation of mean, sm) 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 RSD) l 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nce, CV) 方差(Variance): s2 2) 误差(Bias) 测量值的总体平均值x与“真值接近的程度。
即通过多次测量已知浓度或含量的物质(称为标准物质),得到总体平均值与标准物质含量(真实值)比较。在建立新的分析方法时,对标准物质的测量可找出误差的来源!并通过空白分析和仪器校正来消除误差。
3)灵敏度(Sensitivity)反映了仪器或方法识别微小浓度或含量变化的能力,也就是说,当浓度或含量有微小变化时,仪器或方法均可以觉察出来。
影响灵敏度的因素有二: a)仪器计量曲线的斜率; b) 分析的重现性或精密度。 IUPAC推荐使用“校正灵敏度”或者“校正曲线斜率”作为衡量灵敏度高低的标准。 因此,有人建议以“分析灵敏度(Analytical Sensitivity)”表示,即 优点:当仪器信号放大时,k 值增加,灵敏度提高; 但此时 s 也相应增加,从而一定程度地保证了灵敏度恒定;
缺点:s 与浓度有关,即灵敏度随浓度而变化 4)检测限(Detection limit, DL) 检测限:在已知置信水平,可以检测到的待测物的最小质量或浓度。它和分析信号(Singnal)与空白信号的波动(噪音, Noise)有关,或者说与信噪比(S/N)有关。 只有当有用的信号大于噪音信号时,仪器才有可能识别有用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