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校准在国际上比较规范的铸件采购活动中,评价一家铸造企业是否具备了完善的铸件质量控制手段,除了考察针对产品质量的检验、试验和监测过程,以及授权放行制度以外,首当其冲的还要关注企业是否拥有足够的检验、试验和监测设备,纸箱检测设备、设施、装置,也包括一些仪器、仪表和必要的自制检具,而对于它们如何进行购买、维护,尤其是进行检定、校准,是否具备科学、完善、统一的管理制度和程序,则视为评估和选择铸造厂的更加重要的判断依据,仪器例如。
这是一项广泛而又特殊的管理需求任务,任何铸造厂都无法回避。但是,应当采用什么样的管理方法呢?通过多年顾问实践,发现大多数铸造厂的管理者都不能算是很明白。归纳起来可分为下列三种类型,代表了不同的管理思路和方法:
第一种:认为所有的计量校准费用都是浪费,采取完全消极的防御策略,所有量具、破裂强度试验机设备买来后,均不作任何后续的追踪校准和检定管理,对于国家计量部门检查、顾客的验厂、认证机构审核等,能凑合一天算一天,什么时候躲不过去了,再想辙;
第二种:受某些人对《计量法》的歪曲误导,误认为凡是计量校准都是国家法律要求,企业干脆完全听命、依赖于上级计量管理或权势机构,你说什么我都服从,什么时候来校准,收多少钱,我只好接受,甚至管理制度也听你的,完全放弃了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管理体系科学原理,进行自主策划、管理的责任;
第三种:认为这也是一门管理科学,有法律、法规的强制因素,也有科学的原理可遵循,还有各个企业需要根据顾客要求、自身的实际情况和管理体系核心过程的需求,铸造耐破度仪必须具备一套计量管理的科学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