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是人类对自然界的宏观事物取得数量观念的一种认识过程。简单地说,就是为确定被测对象的量值而进行的全部实验过程。 在测量过程中,计量器具的正确选择,必须既要满足生产要求,又要考虑经济效果,使其工件的实际尺寸符合经济合理的要求。
若选用精度太低的计量器具,会使测量结果产生过大的误差,把一些合格品误认为废品,或将一些废品误为合格品,从而造成生产混乱和经济损失。若使用精度太高的计量器具,也会无价值地增加测量费用,加大生产成本,影响经济效益。
另一方面,高精度量具的放大比较大,对外界条件要求较高,因此用它测量低精度工件常会发现指示值不稳定,有时甚至使计量器具丧失精度。因此应该根据被测工件的精度来决定选择何种计量器具是非常必要的。 一、计量器具的选择原则 选择计量器具,不但要满足测量精度要求,还要考虑减少费用,也就是度量学和经济学指标要求。
为此,应遵循以下几方面的仪器检测原则:
1.计量器具的测量范围,能适应工件的外形、位置、尺寸的大小,以及尺寸公差的要求。计量器具的示值误差、稳定性、回程误差等也是选择计量器具的主要因素。如被测量工件对稳定性 或回程误差有要求时(如跳动、形状误差等),也应根 据要求选择相应的计量器具。 因此,计量器具的度量学指标是选择的主要依据。
2.按被测量工件的尺寸公差来选择计量器具时,为使工件的实际尺寸不超出原定公差尺寸范围,必须考虑可能出现的计量器具的测量极限误差而给定安全裕度,按工件极限尺寸双向内缩一个安全裕度数值得出验收极限,按验收极限判断工作尺寸是否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