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质量,从没有像今天这样备受瞩目。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视察时提出了“三个转变”的重要论述、李克强总理在中国质量大会上的讲话、《质量发展纲要》的发布,一系列的“质量”字眼见诸于新闻媒体。
也成为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建设质量强国不仅成为国家的战略,也成为全民族的共识。作为一名质检工作者备受鞭策和鼓舞,结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质量的重要论述,尝试谈谈自己对建设质量强国的认识。
建设质量强国,摸清形势、找准趋势是前提
建设质量强国需要全面分析我国质量在国际、国内等方面的优势和仍然存在的劣势,研究国内外质量发展趋势,形成专门的国家质量分析报告,有针对性实施质量强国建设。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质量得以长足发展和提升,并潜移默化地为社会经济注入了“精气神”。我们在见证“中国制造”走向世界的同时,享受着“中国制造”的“质量”盛宴,也困惑于“中国制造”的质量突发事件。
国际上,一方面世界质量治理过程中我国的声音越来越响亮,质量领域的30个国际性组织都有国人任要职;另一方面我国标准整体实力落后,缺少国际引领作用,国际知名、影响力大的质量技术机构凤毛麟角,“中国制造”多是中低端产品,质量问题仍有发生。
在国内,涌现出来华为、格力等一大批质量过的硬、叫的响的产品,满足了人民群众对物质的需求和对产品质量的追求。同时,我们也不要忘记“假奶粉”、“楼歪歪”就发生在昨天,某些地区造假猖獗却受到地方保护甚至形成了产业链,未经质量安全认证的低端产品在集市兜售等等,损害着人民群众的利益。
以上这些都需要我们认真计量校准总结、全面分析,破除建设质量强国的绊脚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