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不确定度概念,提出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1993年,国际计量局(BIPM)、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等七个国际组织推出GUM与VIM,测量不确定度论正式登台。
不确定度论一出世,首先就攻击误差理论。这是它的必然之路,因为,不推翻误差理论,就没有不确定度论存在的理由,不确定度论与误差理论的生存空间、服务目标是相同的。这样,便出现了二者的势不两立的斗争。
有人说二者是各行其职的并行关系,有人说是各有所长的互补关系,有人说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都不对。就两种理论来说,是势不两立。
不确定度论为了表明自己是正确的,肆意攻击误差理论。有些是诬陷,有些是歪曲。下面是论战之一隅。老史是坚定的误差理论者,对方是不确定度论。
关于“真值不可知”
【不确定度论】
量的真值是理想的概念。一般不可能准确知道,实际上,量子效应排除唯一真值的存在。 (《国际通用计量学基本名词》,即VIN 第一版1984)
误差理论表述测量时,认为有单一真值。实际上,真值是不可知的。
“量子效应排除唯一真值的存在”。这是一句很重的话,如果此话成立,则是对误差理论的致命打击。
人们知道,现代物理学的最重要的、最基本的理论是相对论和量子物理。量子物理又称量子力学,又称量子理论或量子论。不确定度论引用量子理论来攻击误差论,真狠。
引用量子理论,似乎有根有据;其实,这是谎言,或者说是对量子理论的胡乱解释。
有人认为测量所引起的干扰,将不可避免地导致对测量的精度的限制。这是误解。
不确定性原理的提出者海森堡就曾明确指出:“测不准关系所讨论的,是在量子理论中同时测量几个不同量的仪器校准精确度问题。这一关系对单独测定位置或速度的精确性并无限制。所以,认为“干扰”限制了某一物理量的测量精度的无限提高,是错误的。”
量子理论不确定性原理(旧译测不准关系)限制的是同时测量有特定关系的二量的准确度,找到的也只有“能量和时间”一对、“坐标与动量”一对。特别要注意,同时测量才受限制,不同时测量不受限制。
因此我们开头引的VIM的话“量子效应排除唯一真值的存在”是对量子理论的歪曲,是错误的。用此话批评误差理论,无效。
说真值不可知,也是错误的。世界上一切客观存在的事物都是可知的,真值就是量的客观实际值,是可知的。近代自然科学家,就他们的自然科学研究来说,都是唯物的,至少是朴素唯物论。
认为客观可知,才孜孜以求,并终究找到自然界的各种规律,形成丰富的近代自然科学。物理学的核心内容是那些物理公式。物理公式是物理量间的关系式。物理公式中的量值,都是真值。说真值不可知,实际是否定一切物理公式。
不可知论是一切自然科学理论的悖论。真值不可知论是物理学的悖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