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确定度论者一方面说真值不可知,又说不确定度区间包含真值,这并不自相矛盾的。真值可知,是说真值在区间中;真值不可知,是说真值在区间中的那个具体位置不知道。“误差范围”具有同样的道理,真值可知,是说真值在范围中;真值不可知,是说真值在范围中的那个具体位置不知道。
真值可知是有条件的,是相对的。真值不可知则是绝对的。这两者没有什么好PK的,看的角度不同,用途不同,可知与不可知的结论就不同。
说真值可知是相对真值测量真值可知,相对于测量理论测量条件测量次数的真值可知。说真值不可知是绝对真值,理论真知不可测。
以哲学来讨论这个问题,就是讨论是否存在绝对真理,是否可以获得绝对真理。
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
①关于真理的论述: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关于事物的论述:物质世界是按照它本身所固有的规律运动、变化和发展的。
③关于认识的论述: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的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以上三条论述表明,不存在绝对的真理,不存在永恒不变的真理。真值正是人们测量数据的真理,因此不存在绝对的真值,也不可能用有限次测量获得真值。
以现代物理学的观点,例如量子力学、广义相对论的观点,也不存在绝对真值。物质由各种粒子构成,粒子是什么?还记得波粒二象性的回答吗,既是粒子又是波(物质波)。量子力学的测不准原理说什么,不可能同时精确获得粒子的动量和位置——因为粒子不过是某种能量场的空间几率分布。
正因为如此,世界上才没有100%的事情,尤其是以量子力学的眼光,任何事都有发生的概率。广义相对论甚至颠覆我们的时空观,时间与空间不过是某种维度,不存在绝对的从前和绝对的未来,不存在绝对的远和近,而取决于你的参照系。更遑论当今前沿理论如平行宇宙、人择原理、膜理论,哪一个不是推演出无限可能,哪有唯一的真值?
当今仍抱着真值绝对、真值唯一的观点,就是抱残守缺,想想几百年前人们是怎么把哥白尼烧死在绞刑架上,烧死得是一个人,烧不死的是日心说的“真理”(又一个真理随着认识会变化发展的例子)。真值不唯一不会导致认识的不可知,真值的不绝对不会造成认识的不可信。相反,当今生活都离不开这些“不准确”的理论——GPS的时间坐标必须用广义相对论来修正。
我们要学会用新世纪的理念来生活,万事没有绝对。结尾举个科学界的重大发现为例,2012年7月31日,紧凑μ子线圈实验团队和超环面仪器实验团队又分别提交新的侦测结果,将疑似希格斯波色子的玻色子的质量确定为紧凑μ子线圈的125.3 GeV,置信区间达到5.9个标准差(5.5亿分之一)。
2013年3月14日,欧洲核子研究组织发布新闻稿表示,先前探测到的新粒子是希格斯玻色子。2013年10月8日,诺贝尔物理学奖在瑞典揭晓,比利时理论物理学家弗朗索瓦·恩格勒和英国理论物理学家彼得·希格斯因希格斯玻色子的理论预言获奖。为什么发现不能做到100%肯定呢?为什么诺贝尔奖不等到100%肯定再颁奖呢?因为我们的宇宙就是这么运行的,万物都无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