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典领域误差方法更占上风,对大家的日常生活来说,我搬一个箱子,只要能克服箱子的重力,不需要考虑我用的力有多大的不确定度,箱子的重量有多大的不确定度,而在科学领域,不确定度使用更广。
而计量工作处在科学理论与日常生活相互重叠的部分,也是结合现代理论和经典理论交界的矛盾之处,确实容易产生分歧。近20年来由于量子理论的大发展,推动了不确定度的大幅度推广,仅从个人的角度看,不确定度在计量领域似乎变成了万金油,也确有过度推广之嫌
虽然不确定度风头正盛,误差方法的地盘已经被侵蚀了不少,但我想正如经典理论仍然在发挥作用一样,误差方法但也不会完全被代替,将来是否有更全面更统一的方法,也未可知,现在讨论两种方法究竟哪个更正确,还需要更高层次的理论,也有待时间的检验
第一个问题:真值是可以确定还是不可确定的?
真值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总是想通过测量得到真值,但因为测量误差的客观存在,任何仪器校准测量结果都不可避免的,或大或小的含有误差,通过科技进步不断改进测量技术只能无限逼近真值而永远不能获得真值,换句话说就是,真值永远是测量结果的极限值,人们只能得到真值的近似值,就称它为“约定真值”或“参考值”。
约定真值和参考值是某个准确度范围内的真值,是相对真值,也是某个历史时期的真值。每个时期的人都认为自己找到了“真值”,认为它是最高等级的测量结果,设定它没有误差,并将其作为当代的“计量基准”。
但发展到另一个时代就发现它并不“准确”,仍然有误差,于是就会诞生新的“基准”,产生新的“真值”。真值不可获得只能逼近,也是计量科学乃至人类科学科技创新和持续发展的润滑剂和动力。
第二个问题:如果目前无法确定真值,是由于现有测量方法的缺陷还是真值本身的随机性?
常规被测量,只要限定其存在的时空,即限定测量的环境条件和某个时刻,客观存在被测量及其真值就是唯一的,而并非随机,因此也就不存在真值的“分散性”。
现有的测量方法或称测量过程,基于时代科技水平的现状,也许是当代的最高测量水平,无论其原理多么完善,测量人员水平多高,所用测量设备多先进,环境控制多苛刻,总是存在着“误差”,也许这就是“现有测量方法的缺陷”。正因为这个“缺陷”只能减小不能消灭,才是造成“目前无法确定真值”的真正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