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校准检定必须到有资格的计量部门或法定授权的单位进行。周期不同 校准周期由组织根据使用计量器具的需要自行确定。可以进行定期校准,也可以不定期校准,或在使用前校准。校准周期的确定原则应是尽可能减少测量设备在使用中的风险的同时,维持最小的仪器校准费用。可以根据计仪器校正量器具使用的频次或风险程度确定校准的周期计量检定过程中的检查既包括了测量设备与测量标准的技术比较 即校准的过程)又包括将校准结果与计量要求进行比较,判断是否符合规定的准确度等级;于符合某准确度等级的测量设备加标记和(或)出具检定证书。而计量校准则不需要判断是否合格,尤其是于为社会提供服务的校准机构,其客户千差万别,同样的仪器用在不同场合,计量要求就会不同,校准机构无法按照统一的要求进行合格性判断。
但是当用户明确告知使用目的或给出了计量要求时,校准机构就可以根据已知的计量要求或相关标准判断被校测量设备合格与否。校准规范与检定规程的异同根据以上讨论我可以知道,校准与检定是有区别的校准是测量设备管理过程中的一个技术环节,而检定是一个完整的测量设备管理过程。因此校准规范与检定规程必然也有差别。
校准规范是经过特定组织制定并批准颁布,一定范围内施行,作为校准时依据的技术文件。校准规范规定的内容,主要是为了保证不同实验室的校准结果具有可比性。检定规程是由政府计量管理部门制定并批准颁布,管辖范围内施行,作为检定时依据的技术文件。
检定的内容则是测量装置的全面评定校准是检定的技术组成部分,检定规程除了校准规范包含的内容外,还需要规定被检测量设备的准确度等级划分、相应计量特性的计量要求、检定周期、否经过型式批准(获得标志)等内容。由于检定规程被检测量设备规定了准确度等级以及各等级测量设备的计量要求,因此检定规程还详细规定了标准测量设备、测量方法和测量条件,以保证在严格遵守检定规程时,检定结果的不确定度优于计量要求的不明显影响测量设备的合格性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