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环保非政府组织是最令我感动的一个群体。从他们的热情和所取得的成绩我们应该看到,环保最易达成社会共识。
记者:据我们初步了解,我国现在大约有2000多个NGO性质的民间环保组织。令人欣慰的是,他们的呼声现在越来越高,积极作用也逐渐增强。
我们注意到,这段时间以来,您本人在这些NGO从业人士的心目中留下了特别好的印象。他们尤其对您领导下的这项工作给予厚望。如何看待这些仪器校正组织以及期望他们发挥哪些作用?
潘岳:中国的环保非政府组织是最令我感动的一个群体。从他们的热情和所取得的成绩我们应该看到,环保是最易达成社会共识,最易达成各种利益群体共赢的领域。
这些环保非政府组织对公共政策的参与、辩论、监督,本身就是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的有益尝试。
记者:为了更好地发挥这些环保组织的积极作用,环保总局会有什么鼓励之策么?
潘岳:环保部门和他们关系一直很密切,但还可以做得更多一些,如用什么法律来保障他们的有效参与;如用什么形式来保证他们对政府公共决策的信息知情,等等。
我觉得,我们应该支持他们、引导他们、和他们多多合作,特别是在政策与公益活动上的合作。
比方说,他们能否以第三方的名义对各种污染事件都能提出公益诉讼,再比方说,他们能否通过法定有序的渠道参与行政听证会。
我所分管的环保总局法规司与环评司在去年已经出台了环境听证暂行办法,今年还将就一系列老百姓关注的热点项目举行听证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