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于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在GB/T19022标准中属于7.1条的要求。中心意思是:
计量确认的目的是:确保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满足测量过程的计量要求。
计量确认的方法是:应当包括验证测量不确定度和(或)测量设备误差在计量要求规定的允许限内的方法。
计量确认的内容是:①测量设备已处于有效的校准状态;②设计计量确认,确定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间隔,校准间隔可与计量确认间隔相等(见7.1.2及其指南);
③实施计量确认,保持计量确认记录;④签发计量确认标识和封印或保护装置;
⑤不合格测量设备的控制,包括确认间隔调整、不合格风险追溯、再确认、不合格状态标识、改变用途(如降级、改变量程、减少测量功能等)后的使用限制的标识(见8.3.3)。
二、对于测量过程的确认在GB/T19022标准中属于7.2条的要求。中心意思是:
测量过程确认的目的是:设计的测量过程满足根据顾客、组织和法律法规的要求而确定的计量要求。
测量过程确认的方法是:识别有关的过程要素和控制。要素和控制限的选择要与不符合规定的要求时引起的风险相称。
这些过程要素和控制应包括计量检测操作者、设备、环境条件、影响量和应用方法的影响。
必要时,征得顾客同意。测量过程应设计成能防止出现错误的测量结果,并确保能迅速检测出存在的问题和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测量过程确认的内容是:①检查计量要求的导出方法是否正确,导出结果是否满足顾客、组织和法律法规的要求;
②检查设计的测量过程是否确定和量化了测量过程预期用途所要求的性能特性,特性的例子包括测量不确定度、稳定性、最大允许误差、重复性、复现性、操作者的技能水平及其它特性(见7.2.2最后一句话及其指南);
③测量过程确认的实施,可通过与其它已确认有效的过程结果比较,或通过过程特征的连续分析方法来确认有效的测量过程;
④不合格测量过程控制,已知任何测量过程已产生或怀疑产生不正确的测量结果,应进行适当的标识,并停止使用直到已采取了适合的措施,其使用者应确定潜在的后果,进行必要的纠正,并采取必要的纠正措施,由于不合格而更改某个测量过程,在使用前应进行有效确认;
⑤测量过程实施前,测量人员应该对测量过程再次确认,确认内容包括使用的测量设备、使用的文件、使用的信息资源、环境条件、自己的能力和资质、记录和报告格式、监视方法等是否满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