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间核查(intermediatecheck)是指对测量仪器在两次校准或检定的间隔期内进行的核查:期间核查的目的是在两次校准(或检定)之间的时间间隔期内保持测量仪器校准状态的可信度。
JJF1069-2007《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考核规范》中规定:“应根据规定的程序和日程对计量基(标)准、传递标准或工作标准以及标准物质进行核查,以保持其检定或校准状态的可信度”。
GB/T27025-2008idtISO/IEC17025:200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规定:“当需要利用期间核查以保持设备仪器校准状态的可信度时,应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
第5.6.3.3条也规定:“期间核查--应根据规定的程序和日程对参考标准、基准、传递标准或工作标准以及标准物质进行核查,以保持其校准状态的置信度”。期间核查的对象是测量仪器,包括计量基准、计量标准、辅助或配套的测量设备等:“校准状态”是指“示值误差”、“修正值”或“修正因子”等校准结果的状态。
利用期间核查以保持设备校准状态的可信度,指利用期间核查的方法提供证据,可以证明“示值误差”、“修正值”或“修正因子”保持在稳定状态,可以有足够的信心认为它们对校准值的偏离在现在和规定的周期内可以保持在允许范围内。
这个允许范围就是测量仪器示值的最大允许误差或扩展不确定度或准确度等别或级别。因此,期间核查是指:为保持测量仪器校准状态的可信度,而对测量仪器示值(或其修正值或修正因子)在规定的时间间隔内是否保持其在规定的最大允许误差或扩展不确定度或准确度等级内的一种核查。
也就是说,期间核查实质上是核查系统效应对测量仪器示值的影响是否有大的变化,其目的与方法同JJF1033-2008《计量标准考核规范》中所述的稳定性考核是相似的。只要可能,计量实验室应对其所用的每项计量标准进行期间核查,并保存相关记录。但针对不同测量仪器,其核查方法、频度是可以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