闰秒每过几年就会有一次,虽然没有规律不能预测,但会提前至少六个月公布。多出来的一秒对于普通人的生活或许没有太多影响,但是对于时间连续精度有严格要求的航天、通讯、金融等领域有很大影响。需要进行专门的人工操作以防止其负面影响。
食品生产需要国家强制性校准的仪器有(电子天平、水分快速测定仪、水浴锅、鼓风干燥箱、净化工作台、电热恒温培养箱、生物显微镜、手提式不锈钢蒸汽消毒器、箱式电炉、紫外分光度计)有些新编写的考虑不全的程序也许会出错,但是绝大部分专业系统在设计时就考虑了闰秒,而且早已经历过一两次闰秒的实际检验。因此普通人的生活不会受到什么影响。
很多人对闰年、闰月比较熟悉,仪器校正但对闰秒却知之甚少。世界飞速发展,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财富。人们对于时间经济的认知也不断嬗变。今天,记者从质检总局了解到,国际计量局近日发布了闰秒调整预报,我国将于北京时间2017年1月1日的7时59分59秒进行闰秒调整。在世界时间的调整上,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研制并运行的“激光冷却-铯原子喷泉钟”参与了国际标准时间修正,对国际原子时的最终确定拥有“表决权”。我国将于北京时间2017年1月1日的7时59分59秒进行闰秒调整。
为什么会增加一秒?
一秒之差,如何形成的?对我们会带来什么影响?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告诉中国经济网记者,根据闰秒调整预报,格林尼治时间2016年12月31日23时59分59秒实施一个正闰秒,即增加1秒。因为时区差别,我国将于北京时间2017年1月1日的7时59分59秒进行闰秒调整,届时将出现7时59分60秒的特殊现象。上一次“闰秒”出现在北京时间2015年7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