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基准”的含义是:仪器校正具有最高的计量学特性,其值不必参考相同量的其他标准,被指定的或普遍承认的计量标准.基准的概念同等地适用于基本量和导出量.“溯源性”是指:通过一条具有规定不确定度的不间断的比较链,
使测量结果或计量标准的值能够与规定的参考标准(通常是国家计量基准或国际计量基准)联系起来的特性.这条不间断的比较链也称为“溯源链”:溯源性在ISO9000族标准中称为可溯源性或可追溯性,其含义比较广泛。
在实验室认可和计量领域,溯源性反映了测量结果或计量标准量值的一种特性,即任何测量结果和计量标准的值,最终必须与国家的或国际的计量基准联系起来,才能确保计量单位统一、量值准确可靠,才具有可比性、可重复性和可复现性.而其途径就是按这条比较链,向测量的源头(计量基准)追溯。
溯源性是国际计量界广泛使用的术语,就其技术内容而言,类似于我国常用的术语“量值传递”,通过不间断的比较链构成的溯源体系类似于“检定系统”.但从管理方式来看却有重大差异.量值溯源是从下而上,企业可根据测量准确度的要求,自主地寻求具有较佳不确定度的参考标准进行测量设备的校准。
甚至可以跨地区、跨国界与国家的或国际的计量基准进行比对或校准,因而可以比较合理地满足使用要求.量值传递则是自上而下的,尤其对属于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一直实行定点、定周期检定,难免会形成计量检定机构的重复设置,且传递环节增多,从而会损失一些测量准确度。
为了与国际惯例接轨和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应多提倡量值溯源。中国的量值溯源体系是基于我国《计量法》建立起来的,我国《计量法》第10条规定:“计量检定必须按照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进行.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由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制定”。
计量检定系统表的法律地位由此而定,其内容一般包括文字说明和系统框图,比如说明计量基准、计量标准和工作计量器具的名称、测量范围、不确定度或允许误差、检定方法及量值传递关系等.每一项国家计量基准,都应有一个与之相对应的计量检定系统.截止目前我国业已制定了93个计量检定系统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