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不存在上述标准时,应记录校准或检定的依据;进行调整或必要时再调整;得到识别,以确定其校准状态;防止可能使测量结果失效的调整;搬运、维护和贮存期间防止损坏或失效;三、质量系统之量规仪器校验要求此外,当发现设备不符合要求时,组织应对以往测量结果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和记录。
组织应对该设备和任何受影响的产品采取适当的措施。校准和验结果的记录应予以保持见。当计算机软件用于规定要求的监视和测量时,应确认其满足预期用途的能力。确认应在初次使用前进行,必要时再确认。
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控制、组织应确定需要开展的监视和测量活动,这里主要指为验产品符合性的检验活动和过程监视与测量活动,同时应明确监视与测量要求。组织应确定为完成上述监视与测量活动的装臵。组织应确保上述的监视与测量活动的有效进行,并确保监视与测量要求得到满足。
因此要求可利用适宜的监视与测量装臵,包括本组织提供、监视和测量外包、利用顾客提供的等。同时要通过校准、维护、正确的调整、妥善的贮存等控制过程持续保持测量能力与测量要求相一致。三、量规仪校的基本认识、测量设备是指为实现测量过程所必需的测量仪器、软件、测量标准、标准物质或辅助设备或它组合。
测量过程中,测量设备用来确定量值。测量设备的控制要求如下已建立国际或国家测量基准的应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检定或校准。
无国际或国家测量基准的组织应自行建立检定或校准规范包括校准检定的项目、方法、设备、周期、条件和合格标准等,实施检定或校准并予以记录。某些测量设备在使用时,可能需要进行调整或再调整。三、量规仪校的基本认识应能识别测量设备是否处于校准状态,通常采用标识的方法。
注意使用任何这类标志时,应能表明当前的校准状态。应采取措施防止在调整时偏离校准状态,以使测量结果失效。如采取封缄等防错措施,由有资格的操作人员进行调整,提供调整作业指导书。搬运、维护和贮存时防止损坏或失效。
上述控制要求不是对所有场合下使用的测量设备都必须实施。特别是校准和检定,仅对那些在需要确保测量有效的场合下使用的测量设备是应进行的对于其他场合使用的测量设备,组织可考虑采用适当的方法,避免不必要的提高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