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校准另一种属于社会上成立的校准实验室通过取得实验室认可来开展相关的校准活动。
过多的行政化干预严重干扰了校准工作的开展 对具备国家《计量检定规程》仪器,开展校准工作时都会要求校准人员具备该项目的检定员证,虽然《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第条规定“实验室管理者应确保所有操作专门设备、从事检测和/或校准、评价结果、签署检测报告和校准证书的人员的能力。
当使用在培员工时,应对其安排适当的监督。对从事特定工作的人员,应按要求根据相应的教育、培训、经验和/或可证明的技能进行资格确认。但校准和检定还是有着本质的区别的校准过程中并不会严格的执行检定规程,而是根据实际的需要采取合理的方法对仪器的准确度进行校准。
如果仅是以是否具备计量检定员证来判断校准人员能力是不合适的虽然目前计量检定员证被取消(与注册计量师合并)不在作为行政许可的项目,但目前的注册计量师暂行管理办法》仍要求必须在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取得对应项目的注册证方可开展计量检定、校准活动,并没有真正的取消该许可项目。
校准实验室准备开展校准工作时,计量检定员证(计量师注册证)往往成为计量行政部门(主要培训机构通常是隶属于质量技术监督局的法定计量检定机构)限制项目开展一种手段。建立计量标准往往成为对校准实验室评审中的检查项目,有时甚至对具备《校准规范》校准项目也要求先建立校准装置,而建立计量标准同样属于行政许可范畴。
计量标准应该属于量值传递范畴,应该根据《计量检定系统表》按准确度等级建立,建立计量标准的目的应该是开展检定工作。而校准属于一种自下而上的自愿的量值溯源行为,可以根据使用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方式溯源到具备必要准确度等级的计量仪器或使用量具上。
例如对砝码的溯源,对等级的砝码使用要求误差小于,溯源时既可以溯源到更高等级的砝码上(也可以选择一台不确定度足够小的电子天平通过称量溯源(如使用,最小分度值的电子天平)计量人员的资格要求 计量人员进行计量工作,就要求在专业技术方面或专业管理方面的相应的水平,否具有这种水平要有权威性证明,也就是资格证明。
资格证明实际上是一种对计量人员的确认,通过考核证实其具有进行某项计量工作的能力,考核的内容和考核的方法应按有关规定进行并将考核结果做出记录存档。目前,对计量人员有以下几种考核形式和证明方式:按国家、地方及部门检定规程对计量设备进行检定的人员,应按国家制订的有关检定员管理办法,按所能够从事的检定项目进行考核,合格者颁发检定员证。单位主管部门颁发和政府计量行政部门颁发两种形式。检定员证书上应标明所能进行的检定项目。执行国家、地方及部门校准规范对计量设备进行校准人员,可参照检定人员考核发证办法取得校准人员证。
对既无检定规程、又无校准规范的计量设备,可由本单位编制校准规范,并对从事此项计量设备校准的人员进行考核,由本单位颁发校准人员证。对于用测试、校验、比对等方法确认计量设备计量特性的人员,也可按上述方法取得资格证明。计量环境要求 环境条件是计量工作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不仅影响测量工作能否方便地进行,特别重要的将影响测量结果的正确和仪器的使用寿命。环境条件中主要应考虑温度、温度变化率、照明、振动、灰尘控制、电磁干扰等影响测量结果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