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校准调整时应遵守计量器具操作规程,防止因调整不当而失准。如万用表、游标卡尺等在使用前要进行归零调整。标示计量器具的校准状态一般在计量器具上贴校准状态标签,让使用者了解计量器具的状态(合格、限制使用、停用等)和有效期限。因体积小或担心影响操作等原因而不宜贴标签的计量器具,其校准状态标签可贴在包装盒上或由其使用者妥善保管,但器具上要刻上编号,以便于追溯。防止调整时校准失效采取措施,防止调整时校准失效。
比如,对作业人员进行资格认证,作业人员须持有资格证方可上岗,同时编制调整作业指导书及对校准点进行铅封等。加强搬运、维护、储存过程中的防护工作在计量器具使用过程中,一定要采取措施,防止计量器具在搬运、维护和储存过程中损坏或失效。如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采取适合的防护措施等。计量器具失准时的处理措施若发现计量器具偏离校准状态(失准)时,应对检测结果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并对设备和受影响的产品采取相应的措施。对被检产品,不一定要重新进行检测,但对其有效性一定要评价。
对设备和受影响的产品采取以下措施。
① 追回产品进行重新检测。
② 对设备进行修理并重新校准。应查明计量仪器失准的原因。应对检定或校准方法,校定、校准周期,计量人员工作责任性及操作熟练度,计量器具的适用性等重新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再适时采取相应措施。各使用部门的具体要求各使用部门应配备相应的专、兼职管理人员,建立本部门量规仪器的分台账,落实使用和保管人员,对使用人员进行上岗培训,监督使用人员按正确的方法操作仪器并做好仪器的日常保养工作,按期送检、校准,不超期使用,以确保量值准确可靠。发展校准业务改进校准方式 要加强对校准质量的有效控制,进一步规范校准技术行为,确保校准结果的准确可靠。倡导计量技术机构应依据校准规范开展校佳项目,可以依据国家校准规范,也可以依据自行编制的校准规范。通过编制校准规范,规范校准技术行为,确保校准结果质量,提高校准技术能力,增强计量技术机构在校准市场中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凡是国家已颁布计量检定规程的项目,应通过计量标准考核取得计量标准考核证书,既可以出具检定证书,又可以出具校准证书,这是目前解决校准证书不具备法律效力的有效方法。国家没有颁布计量检定规程的校准项目其计量标准应依法通过有关计量行政主管部门的考核,获得计量标准考核证书,才可以出具校准证书。可以依据国家颁布的校准规范申请计量标准考核,国家没有颁布校准规范的可依据社会公开发布的相关技术文件,自行编制校准规范并通过专家审定认可再申请计量标准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