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保证对检测和抽样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仪器校验必须使设备处于量值可溯源状态,在投入使用前应经过校准或比对。
2、由专业业负责人建立年度检定/校准计划,经主任批准后组织检定。
3、对使用检定/校准有效期内的仪器设备应进行期间核查,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
4、国家规定应依法检定的仪器设备均送国家授权检定机构进行检定,或通过实验室认可的校准机构。
5、所有在用仪器设备都应进行检定/校准,未经检定或自校的仪器设备不得用于检测。
6、无校准规程的仪器设备,技术负责人选择相关部门自校方法或自编方法,组织自校或比对。
7、自校用的标准器具,应经过检定,可利用近期检定合格的检测仪器,仪器检定应本着就近、快速,满足标准的原则。
1、 点检是一种科学的设备管理方法,它是利用人的五官或简单的仪器工具,对设备进行定点、定期的检查,对照标准发现设备的异常现象和隐患,掌握设备故障的初期信息,以便及时采取对策,将故障消灭在萌芽阶段的一种管理方法。
2、点检的基本内容 :可以归纳为12个环节、6个要求。
点检的12个环节:点检人员必须对上述6个部位的维护点有计划的进行检查。
(1) 定点——首先要确定一台设备有多少个维护点。确定维护点就是科学的分析这台设备,找准可能发生故障和老化的部位,一般包括6个部位:滑动部位;回转部位;传动部位;与原材料接触部位;荷重支撑部位;受介质腐蚀部位。
(2) 定标——对每个维护点逐个制定标准。如间隙、温度、压力、流量等。
(3) 定期——确定检查周期。
(4) 定项——确定检查项目,每个点可能检查1项或多项。
(5) 定人——由谁来进行检查,是生产工人?还是检修工人?还是点检员?
(6) 定法——规定检查的方法。是人工观察?工具测量?还是普通仪器?精密仪器?
(7) 检查——检查的环境、步骤要有规定,是在运行中检查?还是在停机时检查?解体是否?
(8) 记录——检查时作好记录,并且按规定格式填写清楚。要填写检查数据以及与标准的差值、判断印象、处理依据,检查者要签名,并且注明检查时间。
(9) 处理——检查时间能处理和调整的要及时进行处理和调整,并且把处理结果记入处理记录,没有能力和条件出来的要及时报告有关人员,安排处理。
(10) 分析——检查记录和处理记录要定期进行系统分析,找出薄弱的维护点,提出改进意见。 证书的管理。仪器计量检定证书与仪器档案归类管理,至少保存3个检定周期,以便了解仪器设备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