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校验实验室应该经常开展四防(防火、防盗、防爆、防破坏)安全、防人员触电伤亡事故。保密教育,加强重点部位的安全检查和管理,发现隐患及时整改,确保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安全,保证教学、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本着谁使用,谁管理的原则,每个实验室由使用单位负责,各实验室由分管人员负责。实验室各房间的安全应有专人负责,实行安全责任承包,实验室负责人要经常检查安全工作。 三、实验室内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应设立专人管理,要有严格的操作规程和防火、防盗、防事故的安全保卫措施。
对“易燃、易爆、剧毒及放射性”物质必须储存在专用的库房内,并分类,分项专人管理,要有严格的领用、使用、库存记录,采取相应的保险措施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并报告有关领导。 五、实验室应严格遵守国家环保部门制的有关规定,不得随意排放超剂量的废气、废弃的培养物、废水及其他废物(包括实验动物)。 六、实验室使用完后应做好室内的清洁工作,关闭电源、水源和门窗,当班教师和实验员要负责进行安全检查。 七、不得随意持家属和外单位人员带入实验室内,更不得以私事使用教学设备、空调等。 八、凡违反安全规定造成事故的,要追究当事人的的责任。
室内禁止吸烟。除实验外,不准使用电炉、电暖器,各种油、气及酒精灯具。如因施工取电,应注意用电器的功率,下班时应切断电源,停止供电 九、外来人员不得随便入内,如遇陌生人员,应主动询问,劝其离开,不听劝告者应及时向室或院报告。中国环境检测总站研究员齐文启介绍了环境监测的仪器与技术发展,并介绍了现场检测仪器在天津12大爆炸中的应用。齐文启介绍了物流仓库变危化品仓库的必备条件,对事故的根源进行了分析,以及美国、日本、新加坡、德国等国外防控措施,并重点介绍了天津12大爆炸中内环境、外环境的监测与处理。
随着工业技术的不断发展,环境污染的成分日益复杂,监测技术进步以及监测仪器的研发变得尤为重要。污染物定性定量的监测技术由ppm级向ppb级甚至是ppt、ppq级的转变是监测的重要发展趋势之一。
用于监控环境质量,污染源排放的监测仪器是满足群众环保知情权的有效工具,应该具有分析快速,操作简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便携等特点,无论是传统化学方法还是新兴生物检测方法都在向这个方向努力。目前传统化学检测技术方法正在广泛应用于环境检测,但是其发展空间远小于生物检测技术,随着纳米技术、计算机科学的发展,以生物传感器为代表的生物检测方法高速发展。未来,规模大、集成化好、敏感度高、特异性强的生物检测方法将更多的用于环境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