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校验关问题:问题:如何理解“校准的量程范围应当涵盖实际生产和检验的使用范围”?是指生产前的校准还是定期校准。
答:定期校准。点评:设备的使用范围可能超出企业的实际使用范围,执行校准时仅需考虑覆盖企业的使用范围不必覆盖设备自身的使用范围,此要求针对的是定期校验,企业可根据自身情况确立使用前的校准范围或校准点。
问题:较大不锈钢罐的称重系统在每次使用前进行校“零”,算不算校准?如不算,每次都要用砝码去校准吗?用多大的砝码去校?
答:对较大不锈钢罐的称重系统应该通过定期确认来确认其称量的准确性。日常可以通过校零进行校准。
点评:日常使用可通过先在罐内放入一定量的水,通过称重系统称重,然后将水放出称量其重量,进行复核校准。复核重量的选取应根据罐的大小、工艺要求的精度确定,也可进行多点复核。生产过程中通过检验收集一批或一组数据,进行工序能力测定或绘制控制图,以了解工序能力状况。如发现工序能力不足或生产过程出现异常状态,则要及时采取技术组织措施,以提高工序能力、消除生产过程的异常状态,预防不合格品的发生。实践证明,这种检验的预防作用是非常有效的。再有,在一批产品投产前、一个轮班开始加工一批产品时,或当设备进行修理或调整后开始生产时,都要进行首件检验;在正式成批生产后,还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对生产出的产品进行巡回抽查(即巡检),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以预防不合格品的发生。
3.报告作用报告作用也就是信息反馈作用。为了使各级管理者及时掌握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状态,评价和分析质量体系的有效性,做出正确的质量决策,质量检验部门必须把检验结果(特别是计算所得的指标),用报告的形式,反馈给领导及有关部门,以便做出正确的评价和决策。
4.改进作用充分发挥质量检验的把关和预防作用的关键是质量检验参与质量改进工作,这也是质量检验部门参与提高产品质量活动的具体体现。质量检验人员一般都是由具有一定生产经验、业务熟练的工程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担任。他们经常工作在生产第一线,他们比设计、工艺人员更了解影响生产的各种因素,质量信息也最灵通,能提出更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措施,这正是质量检验人员的优势所在。在管理中实行设计、工艺、检验和操作人员相结合搞质量改进,对加快质量改进步伐,取得良好的质量管理效果是十分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