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校验校正周期:本公司使用之仪器设备,依其本身结构特性规定校正周期,一般为一年。
年度校正计划/核准:需接受校正的仪器设备,由各使用单位于每年年底制订次年度之“仪器设备年度校 正计划表”,经单位主管核准后,据以执行。
仪器设备催校:
(1)依“仪器设备年度校正计划表”内,各仪器设备于有效期间到期前,各使用单位承办人员,应即办理 校验之作业。
(2)因其他情况致使仪器设备超出校正期限,而仍未安排校验时,则由使用单位承办人员贴上‘暂停使用 标签’限制使用,并尽速安排校验。
检验人员由于主观因素和实际操作水平的不同必然会实验带来误差。其中主观因素的误差尤其难以控制,因为每个人的生理特点、个性和习惯各不相同,要想预防和消除这些由主观因素带来的误差,就必须要求检验人员有强烈的责任心,对工作认真负责,严格执行实验室检验人员规章制度,力求尽量最大可能摒弃那些可能影响实验的不良因素。实际操作水平的提高不但需要检验人员具备熟练的检验测试技能,而是还要具备丰富的科学理论知识,这就需要我们检验人员不懈的努力实习和长期的工作经验积累。
1.2 检验方法(检验理论)误差
检验方法误差主要指检验理论不十分完备,特别是忽略和简化所引起的误差。通用的实验、检验方法是在长期实践中逐渐形成并不断加以完善的。特别是在实际应用中,本着简单、快速、准确的要求,对检验方法进行合理的压缩和简化,压缩和简化后的检验方法虽然提高了检验速度和检测效率,但潜在地增大了实验误差。
如检测碳酸饮料中的有机酸含最,采用倾折法消除饮料中二氧化碳对实验后果的影响。这种方法虽然提高了检验速度,但倾折法对饮料饮料中二氧化碳消除并不十分明显,所以说,倾折法并不是一个理想的压缩和简化的实验方法。因此,在进行实验室误差分析时,我们必须考虑到这一点。同时,要求检验人员必须认真分析检验方法,从试样制备、检验操作直至检验结果的分析与处理进行控制分析,保证检验结果准确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