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校验容量仪器一般是试验或测量方面用,试验的话对它的刻度要求非常严格,如果有一点偏差就可能使数据差别很大,要求高自然需要校准。容量仪器有装量和卸量两种。量瓶和单刻度管为装量仪器。滴定管、一般吸管和量筒等均为卸量仪器。近年来,自动取样器已广泛应用于生物化学教学和科学研究中,是一种取液量连续可调的精密仪器,使用极为方便。
容量分析用的能准确测量溶液体积的仪器。
容量仪器上的刻度是否准确,仪器使用得是否得当,都会直接影响容量分析的准确度。仪器使用 滴定管 在容量分析中,通常将滴定剂置于滴定管中,然后逐滴地加到被测的试液中去。滴定管是用来测量所加滴定剂的体积的容量仪器,它是细长、均匀并有精细刻度的玻璃管,下端呈尖嘴状,并有截门用以控制滴加溶液的速度。按截门构造的不同,可分为酸式和碱式两种。
酸式滴定管(图1)用玻璃活塞作截门,为防止漏水和便于控制,要在活塞表面涂一薄层凡士林。碱式滴定管(图2)采用一段橡皮管作截门,管中置一合适的玻璃球。碱性溶液会腐蚀玻璃活塞,最终使活塞无法转动,因此碱性溶液必须放在碱性滴定管中;具有氧化性的溶液(如高锰酸钾溶液)会侵蚀橡胶,必须放在酸式滴定管中。
移液管与容量瓶的相对校准 在分析化学实验中,常利用容量瓶配制溶液,并用移液管取出其中一部分进行测定,此时重要的不是知道容量瓶与移液管的准确容量,而是二者的容量是否为准确的整数倍关系。
例如用25ml移液管从100ml容量瓶中取出一份溶液是否确为1/4,这就需要进行这两件量器的相对校准。此法简单,在实际工作中使用较多,但必须在这两件仪器配套使用时才有意义。将100ml容量瓶洗净、晾干(可用几毫升乙醇润洗内壁后倒挂在漏斗板上),用25ml移液管准确吸取纯水4次至容量瓶中(移液管的操作与上述校准时相同),若液面最低点不与标线上边缘相切,其间距超过1mm,应重新做一标记。
⒊ 容量瓶的校准 用铬酸洗液洗净一个100ml容量瓶,晾干,在电子天平上称准至0.01g。取下容量瓶注水至标线以上几毫米,等待2min。用滴管吸出多余的水,使液面最低点与标线上边缘相切(此时调定液面的作法与使用时有所不同),再放到电子天平上称准至0.01g。然后插入温度计测量水温。两次所称得质量之差即为该瓶所容纳纯水的质量,最后计算该瓶的实际容量。
⒋ 滴定管的校准 用铬酸洗液洗净1支50ml具塞滴定管,用洁布擦干外壁,倒挂于滴定台上5min以上,打开旋塞,用洗耳球使水从管尖(即流液口)充入。仔细观察液面上升过程中是否变形(即弯液面边缘是否起皱),如变形,应重新洗涤。
洗净的滴定管注入纯水至液面距最高标线以上约5mm处,垂直挂在滴定台上,等待30s后调节液面至0.01ml。取一个洗净晾干的50ml具塞锥形瓶,在电子天平上称准至0.001g。打开滴定管旋塞向锥形瓶中放水,当液面降至被校分度线以上约0.5ml时,等待15s。
然后在10s内将液面调节至被校分度线,随即使锥形瓶内壁接触管尖,以除去挂在管尖下的液滴,立即盖上瓶塞进行称量。测量水温后即可计算被校分度线的实际容量,并求出校正值。按表4所列容量间隔进行分段校准,每次都从滴定管0.00ml标线开始,每支滴定管重复校准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