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委员会在2009年和2012年出台了相关指导政策和法律框架,仪器校验对各欧盟成员国提出了引入智能电表测量系统的建议,以帮助用电客户主动参与电力市场,提高用电效率。同时,要求各成员国在符合成本效益性的前提下,到2020年之前完成覆盖本国80%用电客户的推广计划。但欧盟各国之间缺乏统一的指导和调度,为制定统一的国际标准添加了障碍。
在欧盟统一法律框架之下,德国在2011年新版能源经济法中出台了针对推广智能电表测量系统的相关法规,特别明确了推广范围和相关责任人的角色,并规定了在德国境内新建或进行大范围维修的房屋、年用电量超过6000千瓦时的用电客户、容量超过7千瓦的新装新能源发电设备和热电联产设备、所有技术性和经济性允许的建筑里,必须安装智能电表测量系统。
而德国早在2008年就制定了测量接入规定,明确了相关责任人的义务和角色。这两项法律规定为德国大面积推广智能电表测量系统奠定了法律框架。
市场推广和商用的现状
与电网智能化不同,智能电表测量系统主要安装在需求侧,其首要目的是服务用电客户,但由于涉及收集、加工和使用客户用电相关信息,所以增加了推广的难度。
在欧盟范围内,意大利和瑞典已经完成了全国推广,英国、荷兰、法国等已经开始了全面推广项目。虽然这些国家在实施推广上比德国早,但是没有全面考虑到信息安全和技术标准化,而其推广经验又证明这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信息安全和技术标准化对智能电表测量系统的市场推广和商用都提出了很大挑战。这个环节一旦出现哪怕是个别问题都会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德国政府和相关机构小心翼翼地从制定本国相关法律法规和定义全面的技术标准开始,从政策上规范和技术上引导,帮助推广计划能够顺利的展开。
2013年,按照欧盟委员会的要求,德国经济部委托咨询公司对在德国推广智能电表测量系统的市场前景、推广费用和效用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出版了成本效益分析报告。报告中建议德国政府修改目前的指导政策,分阶段和强制所有新能源发电设备安装智能电表系统,以扩大推广范围,从而达到良好的经济效益。德国新联合政府在综合考虑调研报告和各方意见之后,正和相关部门积极准备出台新法律规定和制定优惠政策,比如测量系统法规、推广法规、需求侧管理法规等,进一步规范和协调推广计划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