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校验不确定度的评定
获得B类不确定度的信息不源一般有:
(1)以前观测的数据;
(2)对有关技术资料和测量仪器特性的了解和经验;
(3)生产部门提供的技术说明文件;
(4)校准证书、检定证书或其他文件提供的数据、准确度的等别或级别,包括目前暂在使用的极限误差等;
(5)手册或某些资料给出的参考数据及其不确定度;
(6)规定实验方法的国家标准或类似技术文件中给出的重复性限或复现性限。
注意:在评定B类不确定度时,要求有相应的知识和经验,来合理地使用所有可用的信息。这也是一种技巧,可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
合成不确定度:将计算出的所有不确定度分量采用方和根法合成。
扩展不确定度
为满足实际工作需要,可将合成不确定度乘以范围(包含、覆盖)因子,以给测量结果一个较高置信水平的置信区间,从而得到范围(扩展、展伸)不确定度:
U=ku
这里没有提供新的信息,而只是给出了一个较高置信水平的置信区间,JJF1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规定,k值一般取2-3,在大多数情况下取k=2,当取其他值时,必须说明其来源。相应的置信水平约为95%-99%。
不确定度的报告
(1)阐明由实验的观测值和输入数据计算测得值及其不确定度的方法;
(2)列出所有不确定度分量并充分说明它们的评定方法;
(3)给出数据分析方法,并使其每个重要步骤易于效仿,必要时能单独重复计算报告结果;
(4)给出分析处理中使用的全部修正量、常数及其来源。
计量检定与仪器校准
ISO1OO12—1《计量检测设备的质量保证要求》标准将“校准”定义为:“在规定条件下,为确定计量仪器或测量系统的示值或实物量具或标准物质所代表的值与相对应的被测量的已知值之间关系的一组操作。“
注:
1.校准结果可用以评定计量仪器、测量系统或实物量具的示值误差,或给任何标尺上的标记赋 值;
2.校准也可用以确定其他计量特性;
3.可将校准结果记录在有时称为校准证书或校准报告的文件上;4 有时核准结果表示为修正值、校准因子或校准曲线。
ISO/IEC指南25—199O 《校准和检验试验室技术能力的通用要求》将“检定”定义为:“通过校验提供证据来确认符合规定的要求(ISO 84O2/DADI—3.37,根据本指南的目的增加了注解)。
注:
1.为了与计量仪器的管理相衔接,检定的目的是校验计量仪器的示值与相对应的已知量值之间的偏差,使其始终小于有关计量仪器管理的标准、规程或规范中所规定的最大允许误差。
2. 根据检定的结果对计量仪器作出继续使用、进行调查、修理、降级使用或声明报废的决定。任何惰况下,当检定完成时,应在计量仪器的专门记录上记载检定的情况。’
国际计量组织对检定给出的定义是:“查明和确认计量器具是否符合法定要求的程序,它包括检查、加标记和(或)出具检定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