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仪器校验校准是计量确认的技术基础,计量验证是将校准结果与计量要求比较的过程。计量要求与测量设备的预期使用目的有关。明确的计量要求与合理的校准结果进行比较,才能完成计量确认,确定该测量设备是否适合用于特定的应用。从这个意义上说,校准则不需要判断是否合格。尤其是对于为社会提供服务的校准机构,其客户千差万别,同样的仪器用在不同场合,计量要求就会不同,校准机构无法按照统一的要求进行合格性判断。但是,当用户明确告知使用目的,或给出了计量要求时,校准机构就可以根据已知的计量要求或相关标准判断被校测量设备合格与否。这个判断是协助企业完成计量验证工作,包含了合格性判断的校准证书,具有计量确认报告的功能。
在JJF1001-1998中计量(metrology)的定义是:实现单位统一、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实现单位统一,通过规定单位的大小和保持单位基准的稳定得以实现。而量值准确可靠则不仅需要统一定义的计量单位,还需要在测量活动中控制各种影响因素,包括仪器的溯源性和测量方法、影响量的控制等,实现测量结果统一。
通过对计量确认的分析可知,计量确认是为了保证测量设备的示值准确度符合生产中产品的相关量值一致的需要,最终保持产品与不同来源产品的相应量值实现互换。因此,计量确认是计量工作的一种形式。
通过比较检定与计量确认可发现,二者所包含的操作内容是相同的:检定与计量确认均包含校准和合格性判断两个组成部分。检定作为法制计量管理工作,对特定领域中使用的测量设备进行管理;计量确认是适用于对其他领域中使用的测量设备进行管理的一种模式。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校准是计量活动中不可缺少的技术组成部分。校准作为计量检定和计量确认的一部分,对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进行评定,是保证测量设备单位统一、量值准确可靠的关键技术环节之一。
校准规范与检定规程的异同
根据以上讨论我们可以知道,校准与检定是有区别的:校准是测量设备管理过程中的一个技术环节,而检定是一个完整的测量设备管理过程。因此校准规范与检定规程必然也有差别。
校准规范是经过特定组织制定并批准颁布,在一定范围内施行,作为校准时依据的技术文件。因此校准规范必须定义下列内容:
适用范围:明确校准规范所适用的被校准测量设备。
描述测量设备测量能力的计量特性。
校准各计量特性使用的参考标准。
标准的值。
校准条件。
校准方法和程序:如何操作(获得被校值、数据处理、结果处理)。
通过这些内容的定义,我们才能确定:
该规范是否适用于某个特定的测量设备。
通过哪些计量特性评价该测量设备的测量性能。
这些计量特性的具体含义。
校准规范规定的内容,主要是为了保证不同实验室的校准结果具有可比性。
检定规程是由政府计量管理部门制定并批准颁布,在管辖范围内施行,作为检定时依据的技术文件。
校准是检定的技术组成部分,检定规程除了校准规范必须包含的上述内容外,还需要规定被检测量设备的准确度等级划分、相应计量特性的计量要求、检定周期、是否经过型式批准(获得CMC标志)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