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仪器校验正逐渐被国内更多的用户所接受。校准在国内计量技术机构开展的计量活动中的比重正在逐步加大,已经作为一种新型的计量活动与检定相提并论。因此,正确认识校准与检定的关系,正确开展检定和校准活动,正确利用检定和校准结果,最终实现量值统一,保证社会生产活动的正常进行就显得尤为重要。
1.检定和校准
在JJF1001-1998《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中校准(calibration)的定义是:在规定条件下,为确定测量仪器或测量系统所指示的量值,或实物量具或参考物质所代表的量值,与对应的由标准所复现的量值之间关系的一组操作。
测量仪器、测量系统、实物量具或参考物质,有时统称为计量器具,本文统称为测量设备。这样,校准可以归结为将测量设备与测量标准进行技术比较,确定被校测量设备的量值及其不确定度的一组操作。校准的目的是确定测量设备示值误差的大小,并通过测量标准将测量设备的量值与整个量值溯源体系相联系,使测量设备的量值具有溯源性。
在JJF1001-1998中检定(verification)的定义是:查明和确认计量器具是否符合法定要求的程序,它包括检查、加标记和(或)出具检定证书。
计量检定过程中的检查既包括了测量设备与测量标准的技术比较(即校准的过程),又包括将校准结果与计量要求进行比较,判断是否符合规定的准确度等级;对于符合某准确度等级的测量设备加标记和(或)出具检定证书。
2.校准与计量确认
GB/T19022-2003《测量管理体系 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是由国际标准ISO10012:2003转化而来的。该标准是ISO9000系列标准的支撑性标准,对如何通过合理的测量管理保证产品的质量进行了规定。该标准的核心是:
(1)测量活动根据产品质量要求进行安排,即测量结果的准确度应符合产品质量控制要求。
(2)测量的准确度取决于测量过程的控制,受测量过程中的各种因素的影响。
(3)测量仪器是测量过程中的一个关键因素,其量值通过校准活动进行溯源,通过计量确认判断仪器是否符合测量过程的要求。
根据定义,计量确认是“为确保测量设备处于满足预期使用要求的状态所需要的一组操作。”从定义可知,计量确认的前提是已经明确预期的使用要求,是根据测量设备的使用目的,在测量设备的使用要求已经明确的基础上进行的活动。通过计量确认,可以确定该测量设备是否符合预期的使用要求。而为了实现这个判断,计量确认包括校准和计量验证两个部分。
校准是计量确认中的一个部分,是计量确认的第一个阶段。校准将测量设备与测量标准进行技术比较,目的是确定测量设备示值误差的大小。同时,校准通过测量标准将测量设备的量值与整个量值溯源体系相联系,使测量设备的量值具有溯源性。
计量验证是计量确认的第二个阶段,通常包括使用校准结果与计量要求进行比较,判定该测量设备是否符合预期的使用要求。当校准结果表明测量设备准确度不满足计量要求时,进行必要的调整或维修及随后的再校准;而当测量设备的准确度满足设备预期使用的计量要求时,出具计量确认报告或文件,按照要求进行适当的标识,如进行封印和(或)贴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