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可以感觉到计量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但很难具体地描述。美国NBS曾在国家计量体系的分析报告中提到,现代社会没有计量体系就不能运转,计量体系的价值是无法估量的。我国计量界也有很多关于计量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作用的评价。
随着经济、社会和科技的发展,计量的基础作用越来越重要,各国开始用经济分析的方法来评价计量的作用,研究并得出了计量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作用的评价方法、框架和经验,推动了本国计量体系的建设和发展。我国的计量体系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也需要以现代经济分析的方法来体现,为我国国家计量体系的发展提供科学的依据。我国政府管理体制的改革也需要我们采用科学准确的论证作为政府计量主管部门决策的基础。
仪器校验发展 5000年前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需要时间、长度和质量的测量达到一致,由此产生了计量活动。保证测量统一的基本要求是全部测量溯源于计量标准,计量标准和社会对测量的道德信任构成了古代计量体系。中国在3500年前的商朝就建立了长度、质量和容量的计量标准,政府设置专门机构和人员负责检查计量器具(每年两次),在商贸和制修造武器、车辆、手工业品领域的检查是强制性的。社会、经济和技术的发展扩大了对计量体系的需求,同时推动了计量技术、方法和计量立法的发展,现代国家计量体系从科学计量和法制计量两个方面逐步发展建立起来。
19世纪工业和贸易的显著增长,促使工业化国家统一各种工业、行业的计量单位,全面建立国家计量基标准。19世纪末工业化国家建立国家计量院,建立保存国家计量基标准并提供量值传递,标志着现代科学计量体系的建立。量传的实现和国家的量值统一需要国家立法建立管理体制,工业化国家在建立国家计量院的同时,对贸易计量器具建立了国家型式批准和检定证书制度,以法制管理的形式保证计量器具满足使用要求,法制计量从贸易领域逐步扩大到政府管制、医疗健康、安全和环境保护领域。
1947年工业化国家开始了对计量技术机构的能力进行考核和认可,保证政府和公众对其从事法制计量任务的能力的信任。